竹小時候就喜歡看書,下課時間除了去遊樂場就是泡圖書館,那時候有看一本書在介紹各國的傳統服裝,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的莎麗跟荷蘭的木頭鞋,介紹很詳細,連穿法都有。

後來現在想起來才發現,原來那時候就有介紹漢服了,只是沒有發現,最近有看到一張圖很像是那時候在書上的:

48464aaa0bd84d9ccb130c39.jpg 

是一套基本的上衣下裳制的衣服,但是是窄袖,是受到胡服的影響。還有穿半臂,半臂就是深藍色那件。

漢服基本分兩種:

上衣下裳制

上下連裳制(也就是深衣制)

上衣下裳就是穿上衣跟裙子,深衣則是像洋裝一樣是一體成形的。因領子跟袖子裙擺不同又可延伸出許多不同款式。漢服基本就是右衽,穿法就是使用系帶,不可能有拉鍊或是魔鬼氈喔~。

用途上再分兩種:一是禮服二是常服

我們這些人平常就應該穿常服,就好像你不會穿小禮服上班,禮服適用於重大場合,像新郎穿個T恤加夾腳拖就非常失禮。

但是由於帝王皇室類的陵寢比較容易保存衣物,有錢人才有辦法畫像,所以大部分有根據的衣服大多是明代或是皇室的正式衣物,但甚麼人穿甚麼衣服

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買龍袍、袞袍,穿常服吧~士大夫衣服也很不錯的。

(這是我沉溺於漢服世界三年多學到的一些認知,如有不對之處歡迎指導)

體制上

=內著類=
抹胸

肚兜

就是內衣摟,不過不建議穿了~還是集中托高吧~

中衣

先說中衣,漢服裡面會穿中衣,內衣則是在中衣裡面,

5f33cab55957f1de36d3cab3.jpg 56ba16cea22af81fb700c814.jpg 

通常是白色,用途是形成多層次的感覺,也有吸汗的效果。

7326283826dcabd2d56225c2.jpg 

剛剛說了漢服由於時代演變,有百百種型態,下圖一字排開最常見的形式,

從左邊數過來分別是:交領中腰襦裙加披帛、交領襦裙外穿褙子、對襟齊胸襦裙、交領襦裙外穿半臂加披帛、襖裙(此款為馬面裙)。

0906302327111892_1.jpg

下面是袖制:隨著時代不同袖子的寬度與型制也不同,就像是前年流行迷你裙今天流行長裙一樣。

45d02d3e6403c5e4828b133a.jpg

 

=上衣下裳類=

交領襦裙:交領右衽,裙採中腰,是很基本的款式。有時外面會加帷裳。

m (7).jpg 

 701.jpg 

另外有對襟襦裙,跟交領不同的是裡面會穿著抹胸。如下圖,清輝閣的聲聲慢。
挽花天_聲聲慢04.jpg 

齊胸襦裙

 對襟上衣配胸上裙。詳情參照凝竹說漢服之齊胸襦裙篇

8e42858b9cca88820e24443a.jpg
c420d0df3656fbe88c10293a (1).jpg  


襖裙

 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,它是明朝女子著裝的基本款式,藩屬國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,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樣式。
特點
上衣是交領右衽,在腋下繫帶,下擺在下裳外。襖裙通常有白色的護領,可以拆下。明朝女子一般下裙是帶裙襴的馬面裙,上有精美的刺繡或描金,特別是裙襴。
清兵入關強令漢人剃髮易服後,漢人女子的著裝同樣出現了變化,出現了明代襖裙與滿人女子服飾的混合體,不再是交領右衽,而是變成了滿族的厂字領,使用盤扣。
--引用維基百科

2a52aeef174ad602adafd513.jpg

 

以上都是基本款,下面開始是外搭的款式跟配件。

=外搭類=

 褙子盛行於宋代,宋人時內穿抹胸外穿褙子,裡面穿開襠褲,感覺蠻涼快的。明代也有褙子,但用途和型式有些許不同。

長真絲褙子0  

這件是非常標準的宋代褙子(天衣坊所制),不過因為模特太矮,導致好像及地的效果,其實不是的,大部分都是及膝,或是大腿

c8e6611fca33eeede0fe0b58.jpg 

IMG_3466.jpg  

 ↑這件是披風,清輝閣的仙音

斗篷又不一樣

10dfa9ec8a13632792d0cc7d918fa0ec08fac7bb  

清輝閣2011冬新品,斗篷


320e8c957161c1107bf48058.jpg 

f8663397055c1e3c54fb963b  

劍雨中楊紫瓊所穿的就是背心(加條腰帶好神氣)

半臂

725eca85933a836ac75cc33f.jpg 

剛剛說過了,直領對襟短袖,也有交領的常穿在交領上衣或對襟上衣外面。

披帛:一條長薄布,通常2公尺,裝飾性濃厚。

8b3f3350d25bdcc38d5430fc.jpg  

紫色那塊就是披帛拉,基本上就是裝飾性的~

沒甚麼特殊意義


帷裳:裝飾性的布圍在襦裙外。

=裝飾配件類=

禁步、多寶掛、香囊

用於掛在腰上裝飾,行走時搖擺可提醒女子不要過於活潑。也有防止裙襬被風吹起的效果。

髮簪、步搖:髮飾,女子十六笈髻,就要把頭髮盤起來,用於固定頭髮。

 參見:
凝竹說漢服--配飾篇之髮飾

凝竹說漢服-頭飾之耳飾篇+環玦璧瑗介紹
 

華夏文化的影響:

對日:

和服又稱吳服即是沿襲了深衣制的服飾,一體成形。巫女服就是日本巫女作穿著的服飾,主要以白色小袖上襦和緋袴作組成的日本傳統服裝。就類似上衣下裳制。

由於和服跟漢服差這麼多也沒有甚麼好說的,基本上就是和服的領子是往後的,為的露出脖子,和服袖子也較短,漢服袖子大多過手指,甚至可以反翻回一個手掌長。

中國的盛唐時期,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、律令制度,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。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「衣服令」。初期和服為唐服翻版,之後的盛裝十二單的外套華服也被稱為「唐衣」(朝鮮王朝禮服長上衣也稱為唐衣,雖然兩者已經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)。和服雖由漢服發展而來,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,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。-引用自維基百科

對韓:

韓劇當道,韓國對於行銷自己的傳統文化比起日本絲毫不遺餘力,都很會拍很有考據的古裝劇,韓服跟漢服差的可多了,路人通常會以為韓服來自於漢服的齊胸襦裙,這是錯的。其實自古朝鮮時期就受到濃厚的唐風格影響,可參考朱蒙的戲服,不過由於韓國的歷史劇只有李氏朝鮮的衣服是可信的,在那之前沒甚麼考據可言大都是YY之作。韓國冠服後來受到明代服飾影響作為明朝的藩屬國,朝鮮的衣服就沿用明代模式,也是因為如此到了清代也沒有改變,真是幸運,沒有受到滿清的荼毒。所以韓服是來自明代。

原本韓國女子的衣服還是上衣長度保持在腰部分,裙子也是中腰,但是也是隨著時代改變,在中宗時期還蠻長的,但是之後就愈變愈短,變成現在的胸上裙模式,上衣短。

領子也變成V領,不再是明代的y領,而且要打大大的蝴蝶結,結通常是打在中間靠右處,不向漢服的衣結會藏在右手腋下身側,採低調路線。

 

唐代時期,新羅與唐朝交往甚密,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,朝鮮王朝中期之後韓服吸收了明朝服裝式樣,特別是女服朝高腰襦裙發展,而官服、朝服、宮廷重要禮服亦一直保留漢服制度,並隨漢服變化而變化,如唐朝時官員的烏紗襆頭的後系帶為下垂帶樣式,新羅官員襆頭同為此樣式,而明代之後改為展角樣式,李朝也改為短展角;如李朝王后大禮服一直都為中國皇后翟衣樣式。而現代韓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: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,也有對襟的(V字領),而朝鮮服裝的交領不明顯,近似小v領;女服裙子束的特別高,而且下襬十分寬大、蓬鬆。-引用自維基百科

 

833ef0f26ae9dae70a46e0e7.jpg 

 

資料來源:百度漢服吧、大明衣冠、維基百科

特別感謝:纈芳主人、宋軍遺民、纖雲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welju09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